合肥市:“五措并举” 强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2011-09-13 来源:安徽农业信息网 点击数:1665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具有适宜休闲农业发展的独天得厚的地理、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休闲消费需求高涨,对此,合肥市积极适应新形势,调整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全市休闲农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根据区域内地理状况、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情况,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五位一体,统筹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功能定位,明确建设重点,分类分步循序推进。全市先后规划建设了84个现代农业科技园、示范园、生态园,集中资金,重点打造,相继推出了“大三岗”苗木花卉基地、包河大圩“现代都市农业公园”、牛角大圩“滨湖现代都市农业公园”、三十岗国家4A级景区、龙栖地生态湿地公园等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区、主导产业突出的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条件。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通过实施“村村通”、安全饮水、电气化、土地整治、沟渠硬化、“森林大会战”等系列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城市道路、公交、供电、供水、垃圾污水管网向园区延伸覆盖,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公交和“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市投入休闲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11.75亿元。省财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年内投入6000多万元,加强滨湖现代都市农业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吸引了大批跨界企业进驻,迅速推出一个高标准、高档次、现代化的滨湖休闲农业园区。
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市场运作。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农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多元投入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休闲农业,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吸引社会、企业、个人资金17.5亿元,引进各类企业休闲企业325家。肥西县通过市场运作,相继引进建成了“金三合”、小团山等十大休闲农业庄园,丰富了休闲农业建设模式,提升了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打造了一批庄园经济典型。
四是广泛整合资金,重点支持。集中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资金,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集中扶持。2006-2008年连续3年安排农村旅游专项资金,对“星级农家乐”创建进行奖补。对休闲农业园区在建设设施农业、争创品牌、组建合作社上优先安排扶持资金,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做大做强。
五是优化环境,政策保障。近年来,我市通过制定促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现代规模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家乐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土地、林地、水面规模流转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规范流转。为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构建了政策保障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信贷和担保支持。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投资入股休闲农业,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相对稳定的收益。主关部门在休闲农业项目审批、办证等过程中,对有关规费收取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帮助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