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 生态建设 石漠化治理 贵州“三位一体”破解发展瓶颈
2011-07-2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776
今年国家支持贵州水利建设投资150亿元,力度前所未有
《人民日报》贵阳7月21日电 “喊渴”的贵州将改写缺水的历史。7月12日,贵州省正式启动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同时,首批集中开工14个骨干水源工程,总投资49亿余元,贵州水利建设新篇章由此揭开。
山多、地少、水缺是贵州基本省情。全省年人均供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石漠化面积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9%,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水利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如何补发展“短板”、破发展瓶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会同贵州省精心编制了《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旨在以水为核心,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贵州发展的问题。
“这是一个帮助贵州挖穷根的规划,更是中央给发展慢的贵州‘吃偏饭’。”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依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初步建成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需求的水利工程体系,年供水量达159.4亿立方米,人均389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治理石漠化面积2.1万平方公里,基本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测算,工程建设总投资1472亿元,其中水利建设954亿元。《规划》提出坚持“多渠道筹措”和“两个为主”的原则,即“以财政资金为主、信贷资金为辅,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投资为辅”,并引导项目区受益群众投入,引导企业投资。今年国家支持贵州水利建设投资150亿元,力度前所未有。
2011年至2020年,贵州省水利建设“大、中、小、微”并举,将重点建设521处骨干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保障城乡安全饮水;生态建设主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草地开发利用工程等;重点治理78个县的石漠化,建设和保护林草植被,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强基本农田设施建设,拓宽农村能源渠道,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劳务输出。
为保障《规划》实施,贵州专门建立综合协调机构,要求各地各部门列为“一号工程”,打响工程建设攻坚战。省长赵克志说,要确保各项工程真正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