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展品牌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2011-06-29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4711
近日,由浙江省杭州市工商局、团市委、市农村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共同主办的杭州市“青年兴业、品牌富农”宣讲活动在萧山区启动,掀起了杭州加快推进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的高潮。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杭州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底,杭州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超过2万件,其中,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7件、浙江省商标68件、杭州市商标87件,累计培育农产品驰商标16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14件。仅杭州市余杭区一地,就有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件,浙江省商标13件,杭州市商标20件,农产品商标品牌经济总量突破18亿元。
结合城乡统筹 发展品牌农业
“从大处来讲,商标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可以有效地提升国家、地区、城市的形象。从小处来说,商标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是企业占领市场的立身之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此,早在2008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以商标权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于杭州来说,加快推进商标战略意义重大。”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章建成说。
2010年,杭州正式成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之一。同样是在2010年,杭州市提出了“统筹城乡”的战略构想,2011年至2015年,全市财政将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下辖五县(市)加快发展,工作重点由“经营城市”向“经营农村”转变。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将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培育注册农产品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
杭州地处杭嘉湖平原,又处浙西山脉,多年来,已逐步形成了以茶叶、水产品等为主导的农产品种植、养殖业。茶叶、丝绸、山核桃、竹笋、甲鱼等农副产品加工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些都为推动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余杭为例。余杭区政府在全市率先成立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单独制定“十二五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突出成效。2003年2月,余杭成功注册了“径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填补了杭州市空白,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该商标还在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注册;2005年2月,“本”牌中华鳖成功注册为集体商标,并在德国、法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国际注册,实现了杭州市集体商标“零”的突破。2008年3月,成功注册“塘栖枇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12月,“径山茶”获得浙江省茶叶商标品牌基地的称号。去年,“径山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余杭区工商分局局长章永强说,农产品有了品牌后,身价倍增,效益凸显,从根本上解决了“丰产不丰收”的境况,实现了“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
如今,在杭州以茶叶、丝绸、山核桃、竹笋等为主导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已渐成规模,为全市推动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杭州市工商局和市农办还共同签署了一份《农产品品牌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个备忘录,两个部门将在农产品资源普查、品牌宣传、政策法规指导、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发展;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等投入农产品的开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等。一条围绕农产品商标战略,兴业富农的道路初显雏形。
依托区域品牌 实现产业升级
“超山蜜饯”是杭州的传统特色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名声响亮。然而,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却曾因一场风波陷入困境。
2006年,在余杭区工商分局的一次检查中,部分企业生产的“超山蜜饯”被检测出防腐剂超标。一时间,消费者不敢买了,果农心里慌了。
“尽管个别产品不能代表整个行业,但是,它带来的伤害却影响了全行业的品牌价值。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一颗颗的蜜饯,也不是一个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在全行业范围内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蜜饯业的核心技术,才能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余杭区工商分局副局长蒋红艳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余杭区积极与浙江大学开展合作,研制蜜饯生产新工艺。经过1年多的反复实验,蜜饯真空渗透新工艺终于成功亮相。新的工艺取代了原先的传统手工加工,采用真空渗糖罐对水果进行腌制。在高压、真空的状态下,整个制作过程从20多天缩短到了几个小时,没有发酵,既避免了防腐剂的使用,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后,余杭区工商分局还专门就蜜饯质量问题进行了多次抽检,并给合格的蜜饯产品贴上QS认证标志,让老百姓能放心享受“甜蜜”。
一起“超标风波”带来了余杭蜜饯产业近两年的消沉,然而也同样是因为这场风波,余杭蜜饯实现了全行业范围内的技术提升,原本加工水平参差不齐的蜜饯企业,经过新一轮的整治淘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超山蜜饯”作为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又再度焕发生机。
多年来,为了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杭州市各级工商部门走上门,去田间,到地头,以乡镇、街道为依托,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各区县的130多个品牌指导站,指导企业进行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逐步搭建起品牌工作新平台。
在区域商标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各区县工商分局根据区域特点,纷纷前移服务关口,因地制宜地制定特色鲜明的扶持政策,“因企制宜”地鼓舞涉农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争创商标的积极性,构筑起一个各部门协作、上下级配合的助农网络。
- 上一篇:订单农业保增收
- 下一篇:汾阳市力促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