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1-06-14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点击数:1977
“十二五”时期,是全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自治区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区内外科技资源,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自治区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加强旱作节水高效农业创新与示范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紧紧围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整合区内外土壤、生物、水利、农艺、管理等诸多学科的科技力量,实施创新主体集成,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科技对旱作节水农业生产的引领和指导,加快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业产业培育的步伐,为区内中南部旱作农业区构建新的现代抗旱避灾农业生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宁夏干旱区旱作节水高效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自治区科技攻关旱作节水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引进筛选出马铃薯、西甜瓜、玉米、向日葵等优势作物抗旱优良品种12~16个,建立优势作物抗旱节水品种引选的评价指标体系3套,实现中南部旱作农田优势作物覆膜补灌栽培品种的更新换代。研究优势作物有限补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土壤培肥扩蓄增容、优势作物轮作倒茬等一批新技术,制定技术标准10-12项。开发研制多功能精量补灌机、新型行走式机械增压补水机、多功能移动式滴灌补水设备和施肥起垄覆膜一体机等4种补水及耕作机具,研制开发新型旱地专用肥2-3种。
二是做好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围绕增强中南部旱作农业区县域经济的科技支撑能力,组织引导国家、自治区各部门各类科技计划主体项目进入示范基地,加大旱作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现代设施装备的引进、消化、集成创新和整装示范,加快技术标准、技术模式的开发与制定。在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专家服务团的科技支撑作用,培养农民技术骨干1500名,带动建立2万亩县级科技示范园群,努力使示范区优势作物的补水效益平均达到9.5元/立方米以上,水资源生产效率提高20%,亩增收120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提高50%。
三是强化自治区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 围绕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在同心县王团镇和海原县高崖镇之间,建立国内一流的节水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使其成为服务宁夏、面向西北的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样板区、先进科技成果和装备的展示区、人才和农民培训的基地、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推动宁夏干旱区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建设800亩节水高效农业核心区、2万亩的示范区和10万亩的辐射推广区。
二、加强攻关、不断创新,大力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区农业科技工作将进一步整合优化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5183”农业科技工程。紧紧围绕自治区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推动13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一优三高”为目标,以着力破解影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好“5183”农业科技工程。促进科技与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力争在水稻、小麦、玉米、枸杞、葡萄、压砂瓜等优良品种引育,清真牛羊肉、设施农业高产稳产关键技术,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是着力做好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支撑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支撑工作。重点做好宁夏园艺产业园科研开发区、宁夏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建设,强化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确保科技园区成为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2011年,将在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115个、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122个。通过进一步完善示范基地首席专家负责制和技术服务团队管理考核制度,将示范基地专家服务、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工作与科技项目支持、科技奖励以及专家信誉体系建设等相挂钩,不断提高示范基地科技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生态移民新村发展科技支撑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生态移民新村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带动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作用,全力实施科技帮扶“四全覆盖”工程,到2015年,全区生态移民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全覆盖。每个生态移民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1-2名,五年培训移民3万人以上,在不同区域建成一批生态移民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种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综合素质和收入稳步提高。
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促成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宁夏设立“生态与农业分部”,并与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在宁夏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共建“宁夏旱作节水现代农业研究所”,依托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现有工作基础,增挂“宁夏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发展研究所”牌子,共同推动宁夏防沙治沙和沙产业的快速发展。继续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与区外相关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努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三、把握重点、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农业科技服务新局面
2011年,我们将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继续把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推进农业科技创业行动的三大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扎实做好自治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农业科技服务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创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和自治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创业,加快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提高科技特派员在优势特色产业链上创业的聚合能力和倍增效应。进一步完善科特派创业服务机制,培育一批创业能力强、赢利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法人科技特派员,形成科特派的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杨凌科特派等成员单位的作用,与陕西、内蒙等省区合作,形成特色产业销售联盟。加强特派员培训工作,增强科特派的创业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需求,充分发挥自治区三农呼叫中心、农业科技110、星火科技12396以及信息科技特派员等基层信息服务体系的作用,应用科技项目的技术成果嫁接农业产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全面提升新农村信息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农村信息科技特派员依托信息站网络资源创办经济实体,增强信息站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作用,为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创业提供信息支撑,推动宁夏农村信息化“低成本、高效益”健康发展。
三是扎实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针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结合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在农业科技示范园、专家大院、科技中介服务、科技特派员创业、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科技服务模式的融合与应用上求突破,鼓励支持一切社会力量进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创新创业,创建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业园区,健全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多元服务,逐步形成主体多元、方式灵活、成效明显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