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山西 步履坚实转型路

2011-06-08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593
        山西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业新型化,除了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这条路径,还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大功夫,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
  位于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煤集团智奇公司,拥有我国的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而轮对(车轮和车轴)是动车组各部件对精度和技术难度要求的。山煤集团抓住国家铁路大提速和山西转型发展的机遇,建成我国首条拥有世界水平的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线,成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成功典范。
  走进罗克佳华,物联网技术生产开发平台让人眼花缭乱:以数字城管、数字土地、数字校园、数字交通为基础,结合感知地下的“地眼工程”,通过物联网政府管理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平台,在市政府云计算中心指挥下,形成了3.2平方公里的“数字太原”智慧城市试验区……太原,正逐渐成为全国物联网技术的输出基地。
  在工业新型化的带动下,山西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的坚实步伐。
  山西全省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超过100亿公斤,2010年达到108亿公斤,是全国5个粮食增产省份之一;全省2.4万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了运城、晋中、大同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工业化,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县域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的县有14个,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着眼于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和健康山西,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5年里关停小火电机组316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397万吨,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11个省辖城市二级及以上天数平均超过300天,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4%提高到18%。
  趟水“试验区”
  时不我待抢机遇
  山西119个县中有94个产煤县,资源型经济在全国最具典型性,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方面从未停止努力探索。在山西进行转型改革试验,代表性强、示范价值大、试点作用突出,对示范带动我国其他资源型地区经济加快转型,促进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时不我待。
  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全国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家首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体设立综改试验区。
  山西如何打好“试验区”这张牌?省委书记袁纯清说:“综改试验区的灵魂是先行先试,最大的政策也是先行先试。”
  试验区批复当日,省长王君郑重表态:“山西倍加珍视这一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一定要充分利用试验区这个大品牌、大载体、大平台,使其变为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让山西真正走上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的新路子。”
  2010年底,山西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试验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决心以试验区为统揽和总抓手,全面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试验区批复后,山西立即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综改试验区工作领导组;4月,山西综改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成立,负责全面统筹推进综改区建设中的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社会建设、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
  目前,山西全省上下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先行先试工作已在循环经济、生态治理、接续替代产业等重点领域和项目层面渐次展开:
  ——“一市一县”综合试点。山西11个市围绕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结合当地特点,每市选取在经济、社会、民生建设等各方面有较好基础的一个县,作为转型综改试验的先行区;
  ——扩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在已有县市、园区、社区、企业基础上,增加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数量,使每县都有1至2家试点单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以治水为主的“2+10”生态环境恢复治理。“2”是指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太原西山生态综合治理,“10”是指“一市一河”的10条山西主要河流恢复治理,涵盖了山西主要水系;
  ——加快推进煤化工和四气产业发展。按照“三纵十一横”管网建设布局山西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四气合一”产业,争取成为国家煤层气产业化示范区……
今年一季度,驶入转型综改试验快车道的山西,全省生产总值完成2200.9亿元,同比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今年前4个月,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6%,进出口总额增长4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