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海西"晋升国家战略两年间:新坐标新使命新跨越

2011-06-07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点击数:4688
平潭的分量到底有多重?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一语道破: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两岸共同开发,将平潭建成一个新兴的海滨城市,打造另一个厦门,形成“南有厦门、北有平潭”的福建城市新格局。
在这个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的岛屿上,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全新合作模式已展开实践。据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人龚清概介绍,按照福建省提出3年内基本形成开放开发条件的要求,平潭岛去年完成投资96.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近乎一天投入1亿元,集中力量破解基础设施、产业平台等瓶颈制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两岸对接的有利条件。
这片新生中的热土已经吸引了海内外客商尤其是众多台商的目光。去年以来,台湾中小企业联合会、冠捷科技集团、台湾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远雄集团、东森集团、中原大学等工商企业、行业团体、高等院校等分别组团到平潭考察洽谈项目。台湾高雄地区工商、文化、教育等各界人士专门组织成立了高雄-平潭投资开发促进会。台湾世新大学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福建海峡学院落户平潭,去年已招收批学生。
“福建开发平潭岛的思维和模式充满前瞻性和想象力,这将是两岸深度合作的一个范例。我希望更多台湾人知道并参与其中,这很有意义。”厦门台商协会会长曾钦照说。
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发挥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先试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目前,厦门已经制定出台了《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并初步确立相关工作机制,“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实体建筑选址工作也已在进行之中。
厦门与台湾金融服务业项目对接也有了新的进展。台资富邦财险公司、台湾元富证券等相继在厦门设立机构。2个项目上报监管部门待批,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还有多家台湾金融机构正与厦门火炬高新区、厦门国际信托、建发集团等单位就共同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积极接触、商谈合作。
经贸合作手拉手,文化交流心连心。6月中旬,福建将三度迎来海峡论坛的盛况,规模预计超过前两届。这一突出“民间、草根、基层”的盛会业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品牌活动,不断凝聚起两岸广大的基层民意,充分展现了两岸同胞往来互动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福建着力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并取得一系列成效:闽台缘博物馆、湄洲妈祖庙成为国台办批准的首批“两岸交流基地”;较早成规模选派大学生以交换生身份赴台学习;率先安排事业单位职位聘用台湾专才,担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机构的管理职务;大陆首批7家台湾律师事务所获准在福州、厦门设立代表机构……
今年4月,由福建有关方面组织、主办的《妈祖之光》大型电视晚会在台湾新竹轰动上演。这台晚会自创办以来已连续6年入岛,进行了9场演出,总计吸引数十万人次的台湾民众现场观赏,颇受好评,岛内各县市邀约不断。
“在开展入岛交流方面,福建有着独特优势,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先行先试是我们应当肩负的使命。”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对记者说。
扬长避短,锐意进取,追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海西”赋予了福建更大的责任和更为宏伟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跨越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台海局势朝向良性互动发展,特别是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处于对台前沿、台胞祖地的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更加凸显。
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表示,鉴于底子薄、欠账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基本省情没有变,在贯彻实施“海西”战略的历史征程中,福建的发展等不起、慢不得,其发展方式必须打破常规,全面发力,以新作为实现新跨越。
正是在深刻理解难得历史机遇,剖析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基础上,福建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治庸治懒、大干快上。去年底以来,涵盖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民生工程的“五大战役”全面打响。
5月下旬,福建省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同志率省直各部门、各区市主要领导赶赴各地进行为期十余天的工作检查,这项冠以“拉练”之名的工作旨在督促各地寻找差距和不足、发掘亮点和潜力。对于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检查方式,省委书记孙春兰总结道:“统一了思想,开阔了思路,可能比我们多上一两个项目更具长远意义。”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生态优势突出,是全国水、大气和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的省份,因为多年保持冠居全国的森林覆盖率,福建被称作最“绿”的省份。为进一步打造“生态优美之区”,今年福建将生态省建设摆在更为突出位置,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完成650万亩大造林。此面积相当于福建省前3年造林绿化面积之和,栽种完成后将基本消灭宜林荒山。
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陈家东表示,福建下一步将围绕生态省建设目标,一手抓好植树造林、一手抓好资源保护,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净增森林面积456万亩,净增森林蓄积量3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5%,持续保持全国;林地保有量达1.37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达5.22亿立方米。
兔年春节对于52岁的林金秀来说,显得格外不平凡。这个每月依靠200元低保金度日的福建省长汀县困难户在过年前搬进了新家。新家虽然只有23平方米,但林金秀却视之为“天大的福分”,从此她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告别了和老母亲挤在10平方米小屋里的逼仄日子。在长汀县,越来越多像林金秀一样的中低收入人群受益于近年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建设。
长汀县所在的闽西龙岩市是革命老区,尽管经济和财政实力算不上强,但其“钱袋子”对民生工程建设毫不吝啬。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市安排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24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6.3%。龙岩采取“全市统筹、市县共担”的办法,在全市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三农”综合保险试点,建立起一个涵盖农民财产、人身、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农村保险超市”。龙岩市委书记张健说:“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民生保障网,为老区人民造福。”
民生为大,民生优先,福建省在贯彻“海西”战略中明确提出,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做到发展民生与经济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使“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的过程,成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过程。
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海西”,是一块耕植希望与梦想的热土,正在描绘一篇凝聚两岸同胞感情与智慧的宏章巨制。回首以往,放眼未来,人们更加充满期待,让共同的美好愿景化作现实,让和平发展的累累果实不断惠及海峡两岸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