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县:提品质亮品牌再造蔬菜强县
2011-05-23 来源:《石家庄日报》 点击数:2093
《石家庄日报》讯 “我们这里的菜不仅销路畅通,价格还略有上涨呢!市场认的是咱们蔬菜的品质。”说起前阵子一些地方出现的蔬菜滞销,王现怀话语里透着底气。王现怀是高邑县后哨营村一名菜农,他的一棚黄瓜从3月初上市到现在已经收入了3万多元。
王现怀和乡亲们靠种菜走上了致富路,这背后是高邑县打造蔬菜强县的产业发展战略。蔬菜曾经是该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但一段时期受发展思路的影响,一度陷入徘徊不前的困窘。去年,县委、县政府调整蔬菜产业发展定位,确立了“园区发展、基地育苗、科技增效、精品蔬菜”的思路,着力打造精品蔬菜强县。
该县用抓工业园区的思路抓蔬菜园区,大力度推进蔬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去年,该县投资86万元,新修了四条蔬菜园区道路,出台了《高邑县支农资金整合发展蔬菜产业项目资金补贴奖励办法》。依托园区基础和政策优势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建成了华前无土栽培科技园和乐义集团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去年以来,全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50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6000万元用于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全县新建日光温室370个,新建拱棚9800个,新增蔬菜面积2万亩。全县形成了以大营镇为中心,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区”、以高邑镇寺家庄为中心的2.5万亩深冬黄瓜生产基地等的园区化产业发展格局。
“我培育的黄瓜秧苗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苗壮病害少,菜农用我的苗,不但少了从外地购苗的繁琐,降低了成本,还能提高蔬菜的品质。”高邑县鄗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场场长杜吉章过去从事菜苗外贩内销的生意,现在搞起了无土育苗。县农业局局长助理王立峰介绍,蔬菜种苗生产一直是当地蔬菜产业的一个短板,从去年开始,县里开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蔬菜种苗繁育和良种扩繁,建起了东邱村、河北村、西邱村3个育苗基地,2年内可以完全满足县内需求,4年内供应省内外市场。种苗繁育不仅实现蔬菜育苗的本地化,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据了解,杜吉章的7个育苗大棚全部是“订单菜苗”,每座棚年收入10万多元。
要让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市场是最关键的因素。去年以来,该县先后引导菜农通过合作社等中间组织注册申报了“槐河”、“哨营九洲”等11个无公害蔬菜品牌和“千秋台”牌茄子、“东盛哨营”牌黄瓜2个绿色食品。该县加大省级商标创建力度,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相继推行了技术、操作规程、管理“三统一”、“两账一卡”和“两图一卡”制度,加强质量检测,在蔬菜批发大市场和各蔬菜生产基地配备了蔬菜检测设备,实行100%检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让高邑蔬菜成为市场的俏销品。如今,全县蔬菜年总产量60万吨,总产值4.7亿元,跻身全省60个蔬菜大县、30个蔬菜强县行列,成为石家庄市深冬蔬菜生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