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裴钰:邮轮旅游能否带动港口经济

2011-04-25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数:2766

 

裴钰 文化学者
  “十二五”时期,中国邮轮旅游正式跨入快速发展期,历经八年的市场摸索和培育阶段,至2010年末,邮轮旅游市场基本成型,未来五年将体现七个转变,由政府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由航运中心建设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由航运产业集群模式转变为旅游产业集群模式;由跨国公司的垄断经营,转变为多元企业的充分竞争;由粗放型的产业规模扩张,转变为复合型的产业效益诉求;由市场培育期转变为市场成熟期;由泰坦尼克式的概念炒作,转变为更高层次的情感和体验营销。
  邮轮旅游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分工、参与国际市场的典型产业,也是中国服务业走向全面开放的一个缩影。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WTO;2002年1月,上海—香港邮轮航线迅速开辟。外资邮轮旅行社设立、游客旅游结算等细节问题,均涉及我国银行、保险、旅游等服务业的“入世承诺”。2005年末,中国基本完成服务业入世承诺,邮轮产业化大潮兴起;2007年11月6日,由国家发改委邀请交通部、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防科工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海洋局等部门,上海、天津、厦门、深圳等9省市,以及中远、中外运、中海、长航、中船、招商局等央企,举行“邮轮经济发展研讨会”。2008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这是次明确将邮轮定为产业。2009年5月、9月,温家宝总理先后视察厦门邮轮中心、天津邮轮母港。2010年2月14日,胡锦涛主席视察厦门海峡邮轮中心。
  据CLIA国际邮轮业协会统计,世界邮轮旅游目的地客运量2005年有7753万(人数×天),1995—2005年年均增长10.18%。2006年世界邮轮旅游直接收入206.4亿美元,1997-2006年年均增长16.49%。
  中国邮轮入境游始自1976年,入世后呈现快速增长,2000-2008年,造访上海的国际邮轮数量年均增长50%,同期,入境国际邮轮游客年均增长10%。2008年至2010年,以船舶方式入境的外国人年均增长9.53%,其中韩国人年均增长13.34%,欧洲人年均增长14.91%。出境游以天津为母港,大连、青岛、烟台为挂靠港,日照、营口等地为小码头,服务日韩航线为主,辐射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区、山东海洋经济区、大珲春经济特区(规划),其中,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上海为母港,宁波为挂靠港,泉州等地为小码头,服务定期和不定期国际航线,辐射长三角经济圈,上海浦东、舟山群岛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亦为国家综合配套试验区;以香港为母港,深圳、三亚、厦门等地为挂靠港,防城等地为小码头,服务东南亚和国际航线为主,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横琴岛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其中,深圳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大母港均兼营国际航线挂靠。国内游市场,环渤海小循环航线初步成形。拟建规划中的邮轮航线,以大连、烟台、青岛、宁波为出发港,到韩国、日本;以广州、深圳为出发港,粤港澳小循环;以三亚、海口为出发港,南海小循环;以珲春为出发港(挂靠港),日韩大循环,以及欧洲、北美国际航线挂靠。
  “十二五”规划涉及邮轮旅游,有三大要点:,规划明确指出“发展海洋经济”。长期以来,滨海旅游业稳居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前列,比如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行业占比,滨海旅游业25.6%,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24.6%,海洋交通运输业14.1%,海洋船舶工业6.2%,海洋油气业6.2%,海洋生物医药业0.5%。可见,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其产业升级必然之选便是邮轮旅游,比如,山东海洋经济区的青岛便大力开展邮轮始发港建设。
  第二,规划非常清晰地规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并进一步明确“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意味着,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旅游服务业必须全面升级,其新型优势产业将有“四大金刚”商务、会展、旅游地产、邮轮旅游。
  第三,规划对东部沿海城市有一点要求,格外引人注意,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无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还是华南邮轮旅游功能区(港、澳、琼),邮轮航线扩展的一小步,却是推动中国走向全面开放的一大步。比如,一个中国游客从香港母港登船,前往韩国,中间停靠厦门,他登船后是出境,在厦门停靠时下船是入境,再上船又是出境,一下一上,涉及通关大问题。温总理在博鳌论坛上说,内地游客可以到香港坐邮轮赴台度假旅游,这实际上节省了众多内地出发的繁琐手续和限制条件,而大力推动香港的邮轮旅游,则是中央政府对港CEPA的一大厚礼。
  “十二五”期间,中国邮轮产业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导向,优先重视真金白银的“直接经济收入”。据CLIA统计,邮轮产业直接经济收入占比前三的是:核心项目54.31%,制造业21.48%,政府服务13.64%。核心项目占比从大到小为:港口服务33%、旅行社代理29%、航空服务21%、游客消费17%。邮轮入境游,国内的直接收益只是一头一尾,除了港口服务,便是接待的小钱,中间大头基本是外企拿去了。母港出境游,除了极少数国有大旅行社采取“包船”之外,基本还是陪太子喝汤(船票收益最小)。
  邮轮母港旅游,应以“区域带动量”为核心指标,致力于拉动城市服务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有力辐射区域经济增长。比如2000-2006年的北美市场,邮轮旅游发展水平每增长1%,经济效果就相应增加0.2395%。邮轮港口建设应基于国情,不必苛求邮轮专用码头,应灵活地突出建设邮轮“始发港”,比如青岛、宁波等地。上海应以新加坡为参照,向国际邮轮母港城市升级,通过发展邮轮旅游,切实推动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这将有力推动上海和天津加快全球旅游城市群形成,加快培育旅游新型优势产业,加快实现服务业撬动经济结构优化。
  1990年代至今,“大众化”邮轮旅游mass cruise成为全球邮轮市场导向,我们应尽快融入。据中国游客的邮轮需求调查,需求主体是职员62.73%,较低需求是中高层管理者9.89%、私营老板4.45%。月薪“1500-6000元”占88.71%。最看重休闲氛围36.37%,最不看重是船上美食4.64%、豪华外观7.14%。据BREA邮轮消费统计,2002-2015年,船票价格将年均下降6.3%,船上消费将年均增长2.64%。据CLIA统计,2008年北美邮轮游客人均日消费支出为252.85美元,主体游客为“时尚型”,其人均日消费245.71美元,60%在214.28美元以下。内地以短线产品为主,应定位中旅游人群,并加大营销创新,如邮轮团购。大众化邮轮导向还将极大带动近海游轮观光,形成多档次产品,激活滨海旅游主要增长点。民企进入邮轮业的政策和法律门槛已经有效化解,将主要集中在经营方式的选择。
  令笔者忧虑的是,基于航运中心之上的邮轮旅游,或将困于航运中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如珲春港,距日韩和欧洲航线距离最近,辐射大珲春特区(规划),东北旅游又长期面向日韩,其新型优势产业为特种旅游、商务、旅游地产,极其适合建设邮轮停靠港,可以先行发展。航运中心和邮轮港口其实是两张皮,邮轮旅游涉及交通、海洋、旅游三个口,需要类似“休闲旅游发展委员会”这样跨部门的机构进行统一协调。
  既拥有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机遇,也承载着更大的产业升级压力。对于中国沿海发达城市而言,邮轮旅游是一门难度不小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