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十二五是旅游业黄金发展期
2011-03-18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数:2471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前正式公布,公报从各个角度反映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于解读和判断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思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国内旅游看,“黄金发展期”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基于这个背景,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也可以作出一个重要判断,就是处于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旅游经济增速继续高于国民经济增速。2006年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期,我国旅游经济的年均增速达到15%。在基数日趋增大的前提下,旅游经济增速继续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不仅证明了世界范围内旅游经济增速一般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的普遍规律,而且说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蓬勃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2006年至2010年,服务业年均增长11.9%,2010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服务业投资比重继续加大,2010年服务业投资占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的57%。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和旅游紧密相关的住宿及餐饮业达2971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两倍以上。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之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的目标应能实现。2010年人均GDP达到29678元,按照汇率推算已超过4000美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转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2005年增长127%,年均增长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和参观游览支出分别比2005年增长135%和144%,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9.5%,显示出旅游消费巨大的增长潜力。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2元。
以此推算,2010年居民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8%。按照旅游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增长率推算,未来5年内每年实现国务院41号文件提出的目标问题不大。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放大”旅游效应。旅游交通一直以来就是推动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截至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海、西藏接待的内地游客成倍增长;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运行加快了京津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武广高速铁路开通,广州前往武汉观赏樱花的游客使武汉“人满为患”;沪宁、沪杭城际高铁投入使用,使长三角地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进一步实现了大规模跨省贯通,加强了各大区域间的旅游交流。航空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全国民用飞机达1604架,运输机场达到175个,覆盖了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成为现实,开放美国、加拿大等旅游目的地,航空运输成为游客来往的主要交通方式。全国私人轿车已达3443万辆,自驾车旅游方兴未艾。
——从入境旅游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
全球财富东移带动全球旅游发展重心东移。2009年,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宣布:今后G20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美联社感慨说,“这一历史性转变承认了中国、巴西和印度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报告分析,到201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GDP所占比重将从33.6%上升到41.9%;而到2020年,按市场汇率算二者的对比情况可能是50%对50%。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务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更多的过夜游客。2010年亚洲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04亿人次,同比增长12.6%,占全球比重的22%。2010年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16%、52%、26%和20%。
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总体变化不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数排名跨入前10经过了15年,进入前5经过了8年,进入前4经过了6年。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个节点港澳台游客占入境游客的比重分别是90.7%、93.6%、87.8%、80.5%,说明港澳台占主导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外国人市场中,百万人次规模市场达到6个,比2005年增长了2个;50万人次规模市场达到17个,比2005年增加了9个。旅游外汇收入排名跨入前10经过了17年,进入前5经过了8年,旅游外汇收入中交通收入占到61%,旅游购物仅占25%,与法国等国家旅游购物占到旅游支出的50%还有明显差距。
国际盛会对旅游影响深远。上海世博会历时184天,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实现了入园游客730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25万人次、团队游客2088万人次。上海世博会境外参观者占世博参观者总数5.8%,亚洲境外参观者占三分之二。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后世博”、“后亚运”旅游效应明显。
——从出境旅游看,作用明显,但研究不够。
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次差递减明显加快。2006年至2010年,我国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次差分别为1539万、1376万、720万和321万,2010年出境旅游已超过入境旅游173万人次。按照“十一五”期间出境旅游人数年均19%的增速和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3.5%的增速看,出境旅游持续超过入境旅游人数已基本成定局。
出境旅游花费引人瞩目。今年3月7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两会”记者会上说,国人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处于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或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高档消费品需求最多的国家。2010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在人民币汇率升高以及中国公民因私出境占到出境总人数90%的前提下,出境旅游购物已成为时尚。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2010年伦敦打折季期间,中国人购买的品高达10亿英镑,占到整个英国市场30%的份额。许多国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制定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中,中国作为最有潜力的旅游市场之一,已成为各国集中研究和公关的对象。如何利用好我国出境游客这张牌成为需要加快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