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发掘本土资源特色 开拓县域文化发展新局面

2011-03-18 来源:新民网 点击数:1587

 

  加快文化强县建设是会同县委推进“打好三年攻坚战,实现会同新跨越”战略局面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丰富全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小康会同、和谐会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对全县如何立足本地资源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文化发展现状
  1.本土文化资源丰富独特。会同县境内,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丰富的资源为文化强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境内共有大小文化名胜景点110余处,粟裕故居、粟裕纪念馆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高椅古村耕读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别具一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鹰嘴界生态文化浓郁;炎帝故里会同连山历史文化气息厚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同竹编工艺、高椅傩戏、沙溪唢呐艺术、宝田打鼓锄茶”等民间民俗艺术蜚声海内外。这些文化资源为会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品牌蕴藏了巨大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围绕文化事业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兴建了影剧院、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建、扩建了1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94家农家书屋、27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稳步推进。同时,围绕文化产业不断完善交通、通讯、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宾馆、旅游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3.县内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县内公益文化服务设施和设备的作用,调动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积极性,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工作。如免费开放粟裕纪念馆、图书馆等场馆;扎实开展送戏、送文化下乡活动;有序开展“五一”、“十一”活动、军民联欢晚会、广场文化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受到了城乡群众的普遍好评。
  4.县域文化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会同立足本地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逐步形成了粟裕大将红色文化、高椅古村古建筑文化、炎帝故里神农历史文化、鹰嘴界生态文化等四大品牌。策划了“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全国首届炎帝故里在会同研讨会”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扩大了会同文化品牌在国内,甚至国际的知名度。
  二、制约因素
  1.城乡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乡、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还很落后,原有文化设施日趋萎缩,过去全县80%的村都建有的会议和演出两用的剧场,现已基本消失。在农村活跃的文化队伍自发、流动的多,村级文化活动大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节日庆典活动,演出的剧目缺乏艺术创新,演出仅仅停留在乡村娱乐的浅层面上。
  2.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保障文化事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还不是很有力,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仍然偏少。政府及其公共文化机构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评估政府及其公共文化机构在“干了什么”、“干得好不好”方面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3.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不明显。文化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与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缺乏有机结合;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产业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文化建设仍存在“投入少产出低”现象,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4.文化人才队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全县文化系统工作人员中,4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52%,大中专以上者仅占总人数的10%,文化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缺乏中、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广电站的人事由乡镇管,业务归县局管,这种管理体制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和人才的成长,自1999年来,10年间乡镇文化广电站人员几乎没有交流和调动。
  三、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形成文化强县建设工作合力。一是要通过媒体宣传、党校培训、专题研讨等方式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二是要摸清底子,统筹发展规划。要制定符合会同文化资源实际,经济和文化高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规划。三是要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成立文化强县建设指导协调机构,建立科学的文化建设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对各级文化建设工作的督促和考核。
  2.增加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主体作用,设立“会同县建设文化强县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二是要逐步建立开放式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三是投入重点基层化。在统筹规划全县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中,要优先安排关系农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的设施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面实现“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屋”的目标,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3.统筹兼顾,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实施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下乡“三送”工程,以及网上图书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远程指导网络的建设。二是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文化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制订年度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积极探索和完善政府采购和补贴制度,保障和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4.突出特色,全力打造文化精品。一是依托会同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在生态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领域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块,发展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二是要着力完善多出作品工作机制。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题材的策划和创作,特别是围绕炎帝文化等重点题材,精心组织创作一批重点精神产品。三是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带动普遍繁荣。大力开发群众喜爱、市场占有率高、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会同特色的作品,在推动文化产品普遍繁荣的基础上形成精品力作,不断提高会同文化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作者系中共会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