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针砭时弊谏真言

2011-02-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9372

   

70余岁的任玉岭在怒江“溜索”,体验当地学生上学的艰辛。

 

    编者按 由于不事张扬、低调务实,国务院参事室一直不为外界所知,在公众眼里蒙着“神秘”的面纱。为更好地让社会公众了解国务院参事室的工作状况,中国青年报记者特别采访了两位参事,任玉岭是有9年资历的“老参事”,胡本钢则是参事室里的“年轻人”,从他们的所言所行中感受参事们如何充当政府政务高参,如何在聚民智、察民情、汇民意、谏真言、献良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任玉岭常去的一家打印店,门口有六级台阶,他三步并作两步蹦上去,动作之矫健,令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位72岁的老人。他走在大街上,一般人跟不上他的步伐。用任玉岭自己的话说,他太忙了,不加快点步子,工作总是做不完。

  2002年,任玉岭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余年,在公众眼里颇有些神秘色彩。在人们对参事这个头衔不甚了解的时候,“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的言论不断见诸各种媒体,可以说,任玉岭成为参事走近公众视野的一个符号。

  在任玉岭出任国务院参事的九年中,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其建言之多、建言面之广、社会影响之深,成为人们了解参事工作的一扇时代窗口。

  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有真知灼见

  2011年的一天,记者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任玉岭家里,好像走进一个资料库。宽敞的客厅,四处堆满了文件、书报和信件,门口还放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72岁的任玉岭,身板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一落座,任玉岭便送给记者一本《中国政府参事论丛——任玉岭文集》,书中收录了100余篇文章,涵盖了三农、义务教育、医药卫生等十余个社会热点话题,“如果有时间,我还能再出6本这样的文集。”任老朗声一笑。

  在国务院参事室会议室的墙上,有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国务院参事的寄语。任玉岭对此的理解是,参事必须经常到“宇下”看一看,在“草野”走一走,才能把握这个社会的脉搏。

  任玉岭说,“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毛泽东、邓小平都高度重视“实事求是”,中共中央党校大门口,几十年来一直摆着“实事求是”的大石刻。要使方针政策做到无往而不胜,就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就必须符合实际。

  正因为这样,任玉岭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他从1998年当选全国政协常委至今的13年来,一直在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调研。在做国务院参事的九年中,他调研的机会就更多了。一年中,他一多半时间在外地、在路上。每年,他最少都要调研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的省甚至要去七八趟。

  任玉岭进入参事室后做的个调研是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问题在任玉岭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2001年,他在政协常委会上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正是在“三农”的调查中,他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问题颇多:“普九”欠债严重、学校班额过大、生均经费极少、学校危房过多、学生住宿吃饭困难、教师工资过低且不能及时发放。

  在云南瑞丽调研时,他发现,附近的农村因为与缅甸没有天然分界线,两个国家的农村彼此相连,有时缅甸的南瓜在我国土地上结果,有时我们的鸡在缅甸土地上下蛋,但人家的孩子念书是免费的,我们的孩子念书却是要交费的。

  任玉岭查阅资料发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他认为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他一方面写参事建议,一方面在政协常委会上大声疾呼“用皇粮把义务教育养起来”。2003年温总理次与参事座谈时,任玉岭个站起来发言,讲的个问题就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他的调研和建议,对推动免费义务教育添了一份力。

  谈起实地调研经历,任玉岭随口说起一次在怒江考察一所小学,当地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要坐“溜索”过江。

  河水湍急。为了体验孩子们上学的艰辛,前往调研的任玉岭提出要求:自己“溜一溜索”。

  任玉岭手抓滑轮,在钢丝上来回溜了两遍,望着湍急的河水,“悬在半空时,当时我就在想,要是孩子过不去了怎么办?要是卡在中间怎么办?这样的体验能让我直接了解当地教育的现状。”任玉岭说得风轻云淡,听的人手心攥出了汗,要知道,当时任玉岭已年过70

  任玉岭的很多重头建议、真知灼见,就是在这样的深入调研和亲身体会中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