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促进老区科学发展
3、调查研究是干事之需。当前,一些干部中存在遇事不调查、办公室里想方案、拿着材料找情况、通过电话来指挥等调研作风不实的现象,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导致官僚作风膨胀、行政效能低下、社会矛盾集聚,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因此,深入调查研究,是转变干部作风、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的迫切需要。要坚持身体力行。“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要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群众为师,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总结他们的经验。多和群众交友交心,共同讨论关心的问题,既要了解群众盼什么,也要了解群众怨什么,既要听群众的赞扬话,也要听群众的批评声,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要坚持“下马看花”。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麻雀’。”开展调查研究,就要经常深入基层,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听千言万语,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做到实干在线,吃苦在一线,调研在一线,指挥在一线。要解决实际问题。搞调查研究,要在感情上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随时注意了解群众思想动向和反映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抓住关键,以小见大,深入调研,把国家政策与民情民意结合起来,把如实反映问题与着力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办法,在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上见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才能体会到群众的冷暖疾苦,才能在实践的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作风得到转变。
4、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深入调查研究,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同志曾经非常形象地说过:“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要在调查研究中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宗旨。我们做任何一项决策,办任何事情都要自觉地坚持从物质到意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路线,坚持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反复中,认认真真地开展调查研究,揭示发展规律、掌握发展规律、运用发展规律,尽力使每一项决策能够做到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辩证统一,从而减少盲目蛮干,减少弯路失误,减少短期行为。要在调查研究中聚集科学发展的智慧。群众创造经验、创造历史,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调查研究就是要在作出决策之前,听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放进决策中,反复推敲、多次比较,使其更切合实际。要在调查研究中完善科学发展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思路能够指导一方科学发展,指导一项事业蒸蒸日上,而一个不符合发展规律的思路只能会断送事业、劳民伤财。思路来自哪里?不能凭空臆想,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调研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运用上。要把调研成果的运用与“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有机结合,与全县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民生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转化为县委、县政府明确工作思路的有效抓手。要在调查研究中制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是一个杠杆,撬动着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力量。政策对路,往往事半功倍;政策偏颇,往往影响全局。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一定要把调查研究放在首位,了解所出台政策的背景和现实情况,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政策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务实之举,是搞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工作,是加快老区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将自觉把“四大建设”调查研究作为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决策的基础、科学发展的途径,在调查研究中完善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提高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符合老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吴海涛 中共湖北省红安县委书记)
- 上一篇:河南靠科技支撑粮食稳产高产
- 下一篇:以城带乡促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