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建忠:以“三个转型”促进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近年来,山东省胶南市积极对接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把胶南由农村县城打造成一个以临港产业为支撑、以滨海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南部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胶南市着力推进产业、城市、社会“三个转型”。
推进产业转型,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按照“工业经济转向高新、服务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转向高效”的思路,坚持“四个带动”,调整经济结构,构建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坚持布局调整带动,优化工业结构。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橡胶轮胎、家电电子4个优势产业和重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5个新兴产业。推进胶南市经济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承载能力。二是坚持载体建设带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依托青岛大学科研区,打造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建设“中国纺机之乡”、“中国物流器械基地”。三是坚持重点区域带动,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改善灵山卫组团、灵山湾旅游度假区、董家口临港新城等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度假旅游、生产性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四是坚持品牌战略带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突出绿茶、蓝莓、食用菌、海珍品四大重点,推动农业市场化、特色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推进城市转型,打造高品位现代城市。抓住融入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实现与青岛同城发展的机遇,增强主城区的产业向心力、人口集聚力、文化影响力和功能辐射力。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构筑现代化城区发展格局。统筹规划主城区的功能布局、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对中央商务区、灵山卫组团等重点区域进行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网、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中村和旧城片区改造,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
推进结构转型,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重点中心镇建设,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吸引农民到城镇居住创业,把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突出重点、覆盖城乡、保障基本、稳步提高的思路,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住房、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争取用2年时间全部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用3年时间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确保时间解决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构筑城乡联动、快速反应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综合治理,打击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胶南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