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全面转型中加速崛起
——开放和创新的“双支撑”。在开放方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全国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家区域发展规划。2010年初,国务院批复示范区规划以来,安徽相继完善了组织、规划和政策三大体系,迅速形成了国家推动、自身主动、周边互动的工作格局。2010年前11个月,示范区引进省外资金4503亿元;落户1000万元以上项目12000个、总投资18686亿元,显示出日益增强的抢滩效应。创新方面,2008年10月,安徽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2009年底,科技部等六部委又把安徽列为首批3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截至目前,安徽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7家、试点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190家、高新技术企业1116家。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5年前的6.3%提升到现在的10.9%。2009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1位,创新潜力已跃居全国第3位。
“开放和创新这两大平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安徽加速崛起的战略支撑。”王三运说。
——民生和形象的“双改善”。内惠民生,外树形象,这是人气,更是底气。民生上,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5500元和4950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83%和87%。实施民生工程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平台,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50多亿元,项目累计达到37项,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形象上,安徽在外界的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高,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对今后发展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安徽崛起经验: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结合、自身优势与外部机遇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
过去5年,经历了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多种复杂环境的挑战。王三运深有感触地说:“‘十一五’成就,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威力。从安徽来讲,体会较深的就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十一五’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把中央精神和安徽实际结合起来,深入解放思想,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探索出符合安徽实际的发展路子;只有把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创新,推进结构调整,才能形成支撑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把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外部资源结合起来,强化机遇意识,树立开放思维,才能打开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只有把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不断强化统筹意识,增进“两手抓”的本领,才能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为什么说过去5年是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一年?
“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一五’是民生投入最多、民生改善最快的时期。”王三运说。
从2007年起,安徽省在全国比较早地实施民生工程。从2007年到2009年,分别投入78.4亿、176亿、254亿元,2010年前11个月已投入341.5亿元,4年累计投入近850亿元,2011年计划投入388亿元。
“实践证明,民生工程具有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安徽省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所以推进得比较顺利,在全国率先通过综合改革的举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率先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就是从一开始就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为整个医改的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王三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