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古镇——官渡古镇
2010-12-20 来源:中国城镇网 点击数:2487
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郊8公里的螺峰村,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占地17平方公里,可从昆明南站(南窑)乘坐31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前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官渡曾是一个誉满滇中的古渡口,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古镇之一,唐宋时已是滇池东昆岸的一大集镇,元代与昆明同时设县,明清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很发达的乡镇。昔日官渡,商贾云集,高塔辉映,有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和众多人文景观,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文化建筑遗址。其中名闻遐尔的国家级重点文物金刚塔被作为官渡区“古文明”的象征,昆明古八景之一的“古渡渔灯”就反映了过去官渡的繁荣。1958年以前,这里是官渡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涡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员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元代与昆明同设县,明清时期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
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金刚塔”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修建于明天顺之年(公元1457年)、距今已有546年历史、建在一堆螺蛳壳上的金刚塔堪称伟大壮举。河北省建筑科研研究学院工程技术人员在此次整体顶升2.6米的巨大工程中发现,当时没有水泥,为了建造该塔,古人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沙松桩固定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一块砌上塔石,据说当时官渡古镇千家万户的糯米都集中后用尽。除金刚塔外还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东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10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形成一个繁华集镇,古时有“小云南”之称。
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益州郡,辖24县,官渡为谷昌县所辖。唐代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废谷昌县,置益宁县。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设官渡县。
官渡一名的由来,据《创建妙湛寺碑记》载:“滇城之隔二十里有郭曰蜗洞……乡士大夫游赏缆船于渡头,吟啸自若,陶陶而忘返,命之曰官渡。”自元代之后,官渡已成官家和商船及渔舟竞渡的繁盛渡口,熙来攘往的舟楫多集于此。每当夜幕降临,渔火点点,灯光片片,犹如天空繁星闪烁。官渡当时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渡兴建寺庙塔阁,文化建筑拔地而起,形成滇池之畔又一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元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的妙湛寺,为滇池地区又一大寺,该寺气势恢宏,红墙璃瓦,金碧辉煌,不幸毁于大火。后经历代修葺,规模已不如前,仅存正殿、华严阁、玉皇阁及配殿、廊庑等建筑。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现在原址原样修复的妙湛寺建筑群,基本恢复原初宏制。寺前修复的东塔和西塔,两塔均高17.5米,为13层密檐实心方形塔,两塔相峙,冬秋夜晚,月光照映,恰似两支书写苍穹的巨笔。
古镇中心的金刚塔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金刚塔的基台为方形,人们可从塔的底部东西南北券洞门穿行。基台上有5座塔,中心的主塔为金刚宝座塔,总高16米,四边是形制一致的群塔,基台四角雕有力士像4尊,四面皆为雕刻,刻工精湛。金刚塔至今虽然仅有500多年,但却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此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由于塔基土质松软下沉,现经科学施工,整塔向上抬升2.6米。
位于金刚塔西侧的土主庙,建于南诏时期,至今已有1200多年。《云南通志》载,土主庙“蒙氏城滇时建,滇人奉为土神,各村邑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故土主庙亦称大灵庙。现已按照原样修复。土主庙大殿立于青石砌成的平台之上,大殿飞檐凌空,斗拱密匝,雕梁画栋。殿门浮雕镂雕虚实有致,雕技精致圆润,线条细密流畅。庙宇宏敞,古木苍苍,花团簇簇,庄严幽胜。
古镇一隅的文明阁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毁于兵燹。其中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5年)的孔子楼,为方形三层飞檐斗拱楼阁,因“远而忆之恍若凌云翻雪浪,近而俯之自觉两袖泾秋露”而亦称凌云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七月地震部分坍塌,重修之后,用作乡试、洞经演奏、新学之所。《凌云阁》中有记:“登斯楼夕阳满楼穿疏透阁,襄影蒙龙斜辉飘落玉宇。”如今,凌云阁重新修葺,拔地撑天,登楼远眺,官渡古镇可收眼底。
凌云阁一旁的桂花书院,庭院深深,多植桂花、茶花、梅花等花卉,四时花开不断,芳香馥郁。学馆设于院内,旧时学生多习经籍儒学。现今,桂花书院已成文化娱乐休闲之地。
与凌云阁相对的魁星阁,外观内制同凌云阁大体一致,两阁相望,自成景观。
赐书堂建于清康熙后期,为翰林院侍读、编修王思训纪念清圣祖赐其书籍而建。该堂坐北向南,重檐歇山顶。堂内古朴典雅,曾竖有石碑,碑记康熙皇帝赐书一事,后遗失无寻,堂中藏有康熙皇帝所赐典籍及王思训所购之“四部万卷”,以此“饷导后进”。
官渡古镇因其历史文化深厚而远近闻名,历史文化古迹虽有损毁,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保留下来。古镇中那些用螺蛳壳和着粘土舂夯而成的院墙,依然在风雨中兀立。百年的土屋民居尚存,实属难得。走进古镇,古道依在,古街互市,古桥相连,古巷通幽,古风犹存。仿古修建的镇门及步行街牌坊,描金傅彩,雕龙画凤,气势轩昂,又成风景。
◆ 古镇官渡八景 ◆
古渡渔灯 为昆明八景之一,因古时滇池东岸延伸至今尚义村附近,曾经置为东渡口,是东西往返必经水路要道,在渡口处设置灯塔,晚间塔内灯光明亮,作为滇池船只投宿东渡口标帜,加之渔船上灯火闪烁,恰似满天灿烂星光,奇丽无比。灯塔原址在该村观音寺后面,遗址已毁。
螺峰叠翠 螺蜂山在尚义村东面,占地30余亩,纯系螺蛳壳堆积而成。螺壳是古代居住渡口渔民食螺肉后遗物堆积层,层中夹有较多陶器片屑。山巅上建有法定寺,是官渡古镇六寺之一,今为官渡粮管所使用。在此山四周原植有柏树数百株,依山脚层叠至山顶寺周围,每晨阳光照射在树叶上,碧绿层叠,交相辉映,令人留恋忘返。
云台月照 云台宫建在原古镇岸边,解放前为官渡农校使用,后改建为昆明市第九中学学生宿舍。宫前面原有半圆形水池1个,已填为平地。池中有洞穴,出水量大,常年水清如镜,每当晚间月明时节,深夜月稍偏西,整个宫殿倒影于池中,清风拂过,宫影荡漾,恰似水晶宫图像,煞是好看。
杏圃牧羊 原址在尚义村观音寺和云台宫之间,即古渡口岸边,时植有大片杏树间杂竹子,是古代士大夫和游客赋诗、饮酒,对奕作乐之胜地,身处其中心旷神怡。每年春天绿草丛生,村中牧童每天齐集园中放牧羊牛。牧童载歌载舞,捉迷藏,玩游戏,欢快异常,充分展示春日来临的乐趣。
凌云烟缭 凌云阁在今孔子楼址,原建此阁较高,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大地震全毁,十七年1837 重建。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后,因其提倡儒学,大兴修建孔子庙,将此阁改为孔子楼。《凌云阁赋》碑文中:"登斯楼夕阳满楼穿疏透阁,襄影蒙龙,斜辉飘落玉宇。"楼阁北近宝象河堤,其余3面住宅环绕,晨夕薄雾炊烟四起,久绕斯阁不散。
滇南草坪 清朝前官渡古镇集市在今西庄大村巷内(原名九转花街),今巷内建筑已大为改变,由于过去住居周围人口稀少,赶集人数不多,此巷已够容纳。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土主庙会时,不仅市区居民前来参加庙会,邻县居民也蜂拥而至,因而集市难以容纳。故每当会期,移市集于该村五谷寺西旁草坪空地上今西庄小学校址,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交往情况,远非当时一般市集所能比拟。
金刚夜语 此系地方传说,原妙湛寺大门两侧有泥塑金刚像,寺内僧人较多,每当农民办理丧事时,该寺僧人常为死者吊祭诵经,直至深夜始归。一次僧人至九门里十甲村办毕丧事夜归,至于今织布营村西面苍沟大桥时,僧人中有年轻者,依稀看见两位金刚正坐在桥边窃窃私语。故名此桥为金刚桥。
笔写苍穹 原妙湛寺前,今先锋卫生院址,有13层密檐方形实心塔两座,东西相对峙,西塔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大地震坍塌,东塔今仍存于卫生院天井中。每值冬秋夜晚,玉兔东升,塔受光的照射倒影很似笔尖,阴影移动。犹如神人大师挥动大笔,书写诗篇,赞美天地,祝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