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存在三大隐忧
2010-12-17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2323
观光农业在我国的整体发展状况很不平衡。看到别人开发观光农业获利丰厚,或者自己刚尝到点甜头,有的地区就头脑发热,大干快上农业观光园,致使形式单一、规模狭小的各种农业观光园遍地开花,名实不符。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旅游、农业部门的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影响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大隐忧。
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
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税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能力,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一些地方农业旅游的景点开发一哄而上,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雷同,给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隐患。按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经济效益,而我国大多小于这个数字,由此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
建园指导思想有误区
中科院院士吴传钧等专家指出,有的地区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很多景点的投资者为当地的居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获利。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经营管理不规范
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教授吴章文提出,当前有的观光休闲农业“农”味不浓,存在“城市化”倾向。由于“高峰期”游客太多,许多经营户开着车到城里买菜;价格也存在与城市一比高低的趋势。这样的经营难以维持太长的生命力。另外,农业季节性很强,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别。旺季时车水马龙,淡季时门庭冷落,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浪费。还有一些小型民营资本进入农业旅游产业,运用家族式管理,造成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针对农业旅游业的种种误区,专家建议:
首先应转变观念,加强园区的统一规划。为避免投资、管理和经营带来的困难,防止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目前不宜过多地发展自行采摘、承租农地等体验型项目和休闲娱乐为主的项目。应在通盘规划下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延长可观赏期。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将都市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结合起来。
其次,要体现观光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不要盲目追求大投资、大规模、高档次、高消费。
- 上一篇:中小旅游景区,如何实现经营突围
- 下一篇:中小城市如何确定旅游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