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2010-12-15 点击数:4022
3.2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的旅游开发是不可取的投资行为,对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而言,其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而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前者一般只有程度上的差别,后者才是决策关键。因此,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慎选区位,尽量依托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都比较大的城市,且具体位置予依托城市之间不宜超过1小时车程,与主要客源区尽量在一日游可及的范围内且交通便利。
4.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民俗文化存在。但在全国范围之内几乎找不到一处相同的民俗文化。这就说明各个角落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正好作为开发民俗旅游的丰富资源。填补我国的旅游空白区。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一是抓住宗教旅游。宗教活动是民俗活动,牵动着中外男女的视线,宗教活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中国的佛山道观以及各种庙会,吸引着千万名旅游者的心,形成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格局。二是抓住田园式旅游。对于烦腻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的城市人来说,通过田园式旅游,来调节一下精神生活。田园式旅游把劳动、生活、科技、文化、知识融为一炉的的实践与体验,不仅极富情趣、教益,而且也很浪漫、清雅。
5.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应作秀
现在不少旅游活动中的民俗开发,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社会与文化建设的推动造成的,而是来自另一方面的动力,即经济因素,通过吸引眼球以招徕游客,从而拉动消费。
民俗文化不仅仅是用来出售的,它是民众的有序的有文化传统的生活规则。从本质上讲,民俗不是做秀给人看,而是个体自我对生活传统的热爱和对群体生活的参与,体现的是人与社群的和谐关系。安居乐俗是和谐生活的前提,我们的民俗文化建设要以社区群体为中心,而不能一味的用于赚钱。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因地制宜,发掘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应就地取材,深度挖掘当地的民俗资源,并展现当地的生活现实。这才是民俗文化旅游的根本之道。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办的就不错,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色,吸引了中外旅游者,扩大了潍坊的知名度,又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