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亚运会能否撬动旅游经济?

2010-11-26 来源:网络 点击数:1819

7000万游客如期而至,800亿元旅游收入落入囊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旅游等相关产业以及长三角周边地区相关经济的拉升显而易见。细数此前的两大国际性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二者都成为拉动经济、刺激消费的兴奋点。这些大事件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同时期体现在不同行业中,旅游业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即将开幕,这项投资总额高达2000亿元的盛事能否再次催生旅游经济的升温,值得期待。

  两个城市的营运样本

  回首两年前,被确定为“中国奥运旅游年”的2008年,北京旅游业不光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更将中国的旅游品牌引向了世界。根据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研究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体育赛事将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洛杉矶奥运会为美国净增了数十万入境旅游者,雅典奥运会之后的2005年、2006年,希腊的入境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以较快速度增长。北京奥运期间旅游收入更是直达4亿美元,2008年全年北京旅游外汇收入则达到44.6亿美元。

  再来看上海,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刚刚闭幕的世博会将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截至1028,上海世博会累计入园游客达到7144万人次,平均每天近40万人次入园,世博会门票收入估计为105亿元。考虑到餐饮、纪念品销售等相关收入,预计世博园本身带来的收入将达到150亿元。仅仅是以观光世博会为目的的游客总支出就为3600亿元至6000亿元,远远超过了前期投资。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在世博旅游推动下,今年19月份,全国入境旅游人数达9977万人次,同比增长6.2%,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415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入境外汇收入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5.8%。

  不光是北京、上海两大主要承办城市,两大事件也成为拉动全国旅游业全面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世博会期间,周边各主要城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同时带动航空客运量、外贸进出口、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旅游相关产业20%以上的增长。

  广州打好“亚运牌”

  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必将带来旅游业发展大提速,这一点得到业内外广泛认同。而广州在筹备亚运会期间,也特别注重了亚运与旅游的结合。

  据当地人介绍,为了迎接亚运会,广州市进行了亚运改造工程,除了市容环境改善外,市内多个旅游景点也焕发新颜。此外,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清远等广州市近邻,与广州共同组成了广东主打旅游产品,如东莞的商务旅游、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丹霞山、以肇庆星湖为中心的千里旅游走廊等对海外游客都具有较强吸引力。

  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尹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相关大型运动会的经验进行估算,广州亚运会期间估计将有15万人次的海外游客来到广州,为广州带来8000万美元左右的额外旅游收入;国内游客和观众将会有50万人,可以为广州带来10亿元左右的额外旅游收入,使当年的旅游收入增加1.85%

与此同时,亚运会对旅游业的直接推动不但表现在能够有效促进入境游客持续猛增,更为重要的是,亚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提升广州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形象。尹涛说:“广州投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有效改善,将建成无线网络城市,对相关污染源进行整治,大力进行河涌整治,改善水质,旅游行业升级接待设施等,都将为提升形象打下良好基础。”

  及早应对“后亚运时代”

  有人称,17天的奥运会带来了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客户,其逐步放大的效应可能是十年以上,其产值可拓展到上百亿元以上。由此可见,不论是体育赛事还是国际盛会,“后XX”时代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而后续阶段,主要表现在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回落和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因此,积极放大“后XX”效应将是成功借力事件,将旅游行业以及城市经济推向新高度的关键。

  尹涛表示,要及早应对“后亚运效应”,及时、科学编制各类场馆的亚运会后利用计划。“要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保证亚运前后财政投资支出的合理;积极扩大民间消费,落实国家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应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我们注意到,拒绝赛后闲置的“白象”工程是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的关键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建华说,亚运城规划时的目标之一就是赛后作为配套齐全、宜居的广州市住宅示范小区和低碳新城区。其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功能设计灵活,可满足一馆多用。据悉,亚运会结束后,海心沙广场将打造成亚运主题公园,亚运开、闭幕式场馆有望成为广州最大的露天剧院;奥林匹克中心的游泳跳水馆赛后将作为IOC/OCA国际训练中心、国家南方训练基地,弥补了中心原来的功能缺陷,也将为广州东部地区的市民提供全民健身的新场所;广州最南端的“海螺”体育馆,赛后既可成为南沙区居民健身、休闲的场所,又可兼顾商务、旅游、会展等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