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三亚:打造专业化国际性旅游城市

2010-11-12 点击数:4244

  统筹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对城乡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提出新的城市建设思路

  为了使三亚迅速跻身于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行列,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在城乡空间发展策略、城乡发展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规划布局等方面,在上版总规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调整。

  在城乡空间发展策略方面:

  ——强调中心城区要做强、做精、做实,完善和强化中心城区功能,塑造国际一流旅游品牌,发挥三亚作为海南省南部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强调市域空间要做厚、做优、做特,深入挖掘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强化腹地资源的保护、管控和合理利用,提升腹地价值,统筹城乡发展。

  在城乡发展空间结构方面:

  与上版总规突出滨海发展结构不同,新版总规提出“构筑东西带动两翼,南北串联山海,滨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兼顾”的发展思路,形成“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城乡空间结构模式。

  在滨海地区规划布局方面:

  新版总规首次提出“大三亚湾中心—城市客厅”的概念,形成“一心两翼,带状组团”,即以大三亚湾为中心,东西带动两翼的带状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南山至鹿回头之间的大三亚湾地区作为滨海地区中心及发展重点,打造海南南部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将规划很多国际级旅游项目。

  ——“两翼”:东翼为亚龙湾至海棠湾一带,以旅游度假为主题;西翼为崖州湾至乐东一带,突出历史文化主题,以崖城镇为核心统筹周边地区。

  在中心城区规划布局方面:

  新版总规首次提出“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的概念,在海坡度假区与市区结合部地带,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和商业商务中心,发展成为包括旅游服务、文化娱乐、商业办公等综合功能的滨海城市中心区和标志性景观区域。

  “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概念的提出,充分发挥滨海城市特色和海洋旅游资源禀赋,建设城市博物馆、城市规划馆、游客到访中心、市民休闲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活动设施及大批商务、商业设施,成为类似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青岛市五四广场的游客必到的城市形象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商务中心,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三亚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旅游层级和现代色彩。

  ——城区总体发展策略:发展城市新区,塑造城市新中心;疏解优化老城,完善旅游及各类公共设施;保护优化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城市优美的风景风貌。

  ——城区空间布局:落实大三亚湾“城市西进,打造中心”的空间发展策略,打造“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坚持分层布局,滨海一线地优先用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二线地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及公共服务设施,纵深地带结合乡村田园发展主题旅游项目,并预留未来重大项目发展用地;保护、恢复、梳理河道水系和生态湿地,作为空间布局中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加强海边、河边和山边等敏感地带城市设计管控,营造“山、河、城、海”交融的整体空间格局,突出城市特色。

  ——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城区发展方向为“西进、北拓”。滨海一线以沿三亚湾向西发展为主,重点发展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强调旅游和对外服务,鼓励和促进滨海一线现状居住功能向旅游度假功能转换;滨海二线以向北拓展为主,重点发展和完善城市自身功能,建设新的行政、文化中心,强调保障本土民生;重点发展“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和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规划旅游业用地将集中在海坡、河西旧城、鹿回头和大东海等片区的滨海地段。

  ——城区总体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五片,特色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一心”指“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五片”指河西、河东、鹿回头及大东海、海坡、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等五个片区,特色组团指榆林、红沙、迎宾路中段、田独等若干相对独立的组团。

  突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七大对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也要求三亚在全省领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三亚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三亚的历史使命。新版总规编制过程中,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一直贯穿始终。

  首先,新版总规在编制的技术方法上做到了三个目标合一:国际化目标与民生目标合一;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合一;重大项目布局和城市设计管控合一。

  其次,将城乡统筹战略具体落实于城乡空间,提出了“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市域空间结构,改变传统滨海一层皮的发展模式,滨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兼顾,全面推动滨海与腹地在目标下互动、均衡有序地发展。

  “目标定位,全域覆盖,旅游主导,城乡统筹”是新版总规在三亚城乡发展空间结构方面的指导原则,形成“一城三湾,三脊五镇”的带状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

  “一城”指三亚中心城区(包括凤凰镇区、田独镇区);“三湾”指结合滨海地形围合划分的大三亚湾、海棠湾、崖州湾;

  “三脊”指依托联系腹地山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所形成的三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脊线,分别是天涯镇经育才镇(立才农场)至乐东县一线,凤凰镇经高峰(南岛农场)至保亭县、五指山市一线,田独镇沿海榆中线至保亭县一线。今后10年,三亚市将在完善三条脊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沿线布局以旅游为主的多个项目,将游客引入乡村,让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五镇”指市域范围内的5个具有中心镇职能的功能核心:崖城镇(含南滨农场场部)、天涯镇、育才镇(含立才农场场部)、高峰(含立才农场南岛分部)、海棠湾镇(含南田农场场部)。今后10年,三亚市按照“旅游主导,城乡统筹”原则,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推动以旅游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三,在城乡统筹公共设施配置方面,新版总规按照海南省公共设施均等化建设的要求,在市域范围内统筹规划、设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三亚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两大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区域/城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4级,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中心镇级-一级中心村/镇区居住小区级-二级中心村-基层村级”4级。按照不同级别、不同标准分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福利、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商业金融、邮电及其它设施。

  第四,在城乡统筹交通系统方面,新版总规重点发展市域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体系,支撑三亚1小时旅游出行圈建设,构建布局合理、便捷畅通的市域公路网系统和舒适高效、组织有序的城乡公交系统,保证市域乡镇进入中心城区平均时耗不超过1小时,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支撑城乡统筹发展。

  第五,在城乡统筹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新版总规从符合国际水准目标定位和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三亚市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设施数量与规模配置充分体现旅游城市特点,满足需求、适度超前、近远结合,供水、能源、电信、雨水、污水等各专项设施规划,均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在全市域范围内统筹考虑,构建大三亚区域市政设施网络。